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两重两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6:52:00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记者从金融管理部门获悉,接下来将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其中,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将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与此同时,2025年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发挥再贷款引导作用

“两重”“两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其中,“两重”指的是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指的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内需潜力正在加快释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例,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推动全部投资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过程中,如何有效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必须发挥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发挥吞吐基础货币作用,创设新的再贷款工具能够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从运行机制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自担风险,向企业发放贷款;然后,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和事先设计的激励机制,向其发放再贷款,引导其向重点领域发放贷款。

“接下来,将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该项工具由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于2024年4月设立,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上述再贷款的受益者。“企业承担着首都液压元件、系统成套装备制造的重任,计划从2024年7月开始,用两年时间,对原有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新增关键生产设备产线、软件系统、硬件设施,进而将产品升级为高速、高压产品。”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副行长韩燕说,该行为企业审批固定资产贷款1.38亿元,按照企业的设备更新进度,目前已放款3660万元,其余款项将于今年内全部发放。

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签订的贷款合同金额已突破1.4万亿元。“收到部委推荐的项目名单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精准对接,实现推荐项目全覆盖。”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顾西贝说,该行成立了工作专班,开展“工助升级 贷动更新”专项行动,主动靠前推动专项金融服务落地见效。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支持长江沿线城市加快建设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推动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支持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近4000万亩;在安排2023年增发国债支持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加力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再支持建设2500万亩,推动尽早将东北全域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当前,我国“两重”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上述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将持续发挥效果。

财政资金尤其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有助于加快政策落地,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2024年,我国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共支持1465个项目;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

2025年,我国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一方面,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加强软硬结合,加快工作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等;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在去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另一方面,“两新”工作加力扩围。“扩大范围,提升标准,完善机制。”袁达说,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等;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等。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积极成效,今年我们乘势而上、加力扩围,支持资金达3000亿元,实现翻番,家电支持品类由八大类拓展至十二大类,增加了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指导各地抓紧出台落实举措,努力让惠民政策早落地、群众早受益。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7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12类家电以旧换新4941.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785.5万件,家装厨卫“焕新”4090.6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420万辆,合计拉动销售超7200亿元。

“近期,我们已经下达了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我们会根据各地的支付进度陆续下达。”赵辰昕表示。

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同时,合理、适度增加消费信贷规模,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资金流动性,助力政策效能早落地、早见效。“2025年以来,工商银行调动全行资源开展支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今年4月末,个人消费贷款历史累计投放已超1.8万亿元,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18亿元。”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部副总经理沈小刚说,与此同时,增强惠客利民投入,精准投放利率优惠券,今年以来已为客户节约消费贷款利息近6亿元。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信贷资金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适配度?“我们将聚焦居民的住房换新需求、汽车换新需求、常规消费品换新需求,持续开展创新探索。”沈小刚说,具体来看,聚焦住房换新需求,打造“住房生态+”全产品链条,通过房租贷、家居贷、装修贷、随房e贷等系列消费贷款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的全生态场景金融服务需求;聚焦汽车换新需求,研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贷款系统,将消费信贷服务直接嵌入新能源车企APP,提升客户消费体验;聚焦常规消费品换新需求,持续加大消费券、优惠券等权益派发力度,实实在在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