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7:15:00
最近,出现一波新冠感染小高峰。记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获悉,近期门诊发热患者与此前基本持平,但其中新冠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所升高,不过患者的症状普遍较轻,出现高热的较少,普遍症状为咽喉痛、咳嗽,预计在5月底或者6月初,上升势头会逐渐下降。医学专业人士提醒,街坊要注意个人防护,但无须恐慌。
短暂上升属于正常季节性波动
两周前,广州市民陈女士出现了咽喉疼痛,她本以为是普通感冒“扛”两天就过去了,没想到疼痛持续加重,家人的老人和孩子也先后病倒了,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发烧。陈女士是这才意识到,这个“感冒”并不“普通”,后来带家人去检测果真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罗润齐介绍,在该院的发热门诊中,4月份-5月份的就诊患者数没有明显增加,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大约占了一半,到目前已经达到高峰,预计在5月底或者6月初,势头会逐渐下降。就诊人数不多的原因是患者的症状普遍较轻,出现高热的较少,常见症状为咽喉痛、咳嗽。
“近期门诊发热患者与此前基本持平,但其中新冠病毒感染的检出率有所升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少锋主任医师介绍,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与去年7月、8月有些相似,呈短期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大部分市民已经过了一年左右的病毒保护期,会产生新一轮的感染,属于病毒正常季节性波动,并不意味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大范围感染,街坊们无须恐慌。
防新冠也要防流感,慢病人群要注意防护
“部分新冠患者在咳嗽过程中痰中带血,说明病毒从气道进入肺部,器官已经受到损伤,这种病人出现重症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罗润齐提醒。
詹少锋介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这种情况和此前相比也有增加趋势。他建议,这部分人群,最好接种疫苗,同时注意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罗润齐提醒广大市民,到了6月、7月,更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流感上一波大约在1月份,感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约半年后会下降,因此需要谨防夏季流感小高峰。”
很多患者由于症状较轻,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是流感病毒,在家中自己用药。但不建议患者在家中自行服药,需要查清楚自己感染了什么病原体,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
注意手卫生,可煲健脾祛湿汤
即将迎来端午假期,专家提醒,出游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避免去拥挤的地方。随身携带消毒物品,例如消毒湿巾或者酒精棉片,以便及时清理手部,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区域。
詹少锋还建议,街坊还可以根据气候和天气的变化,采取中医药预防措施。比如,目前广州的天气以湿热为主,街坊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祛湿的凉茶,或者是用健脾祛湿功效的食材来煲汤,比如五指毛桃、薏苡仁等,煲汤时还可以加些茵陈、薄荷等。当自身阴阳平衡、免疫力提高时,感染后症状也相对较轻。
文|记者 陈辉 朱嘉乐 张华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