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严防私域课堂“围猎”老年群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4:20:00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开设线上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产品,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应加强对保健食品广告内容的审查与监管,严防私域课堂“围猎”老年群体。

  当下,大量养生讲座从线下“转战”多个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主播们通过食疗调理、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吸引老年群体,以免费学习为饵,将老人从直播间引至私域平台。这些直播间不再鼓吹“仙丹神药”,转而用“提升免疫力”“心脏舒服了”等笼统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千元“秘方保健食品”,并利用一场场科普讲课,潜移默化影响老人的判断。因听信养生专家的课程,不少老年消费者在直播间多次购买所谓的“保健食品”,但这些产品甚至没有“蓝帽子”标识,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专门销售养生保健栏目的卖家。据某卖家介绍,仅需营业执照便可代理,并宣称可提供从栏目包装、产品供应链到社群运营的一体化服务,“不需要囤货,我们提供栏目吸引顾客听课,直播间销售产品,顾客购买后找你付款。”“吸引中老年用户的核心在于主打‘抗癌、降血压、降血糖’三大健康痛点。”该卖家介绍,如果实在没有固定客源,又想入行,可在短视频平台打造“养生专家”人设引流。在其发来的直播模板资料包中,可以看到里面有控糖、失眠调理、中年减肥等多个“科学养生”剧本。没人互动也不用担心,有一些“涨粉神器”可利用AI水军模拟真人互动。“一键跳转小卡片”可将用户精准导流至私域,既能解决直接留微信号易被封号的风险,也能规避写暗号操作给老年群体带来的使用门槛。

  面对“私域”直播沦为“割老”重灾区的问题,专家表示,需从监管、社会关怀等方面施策,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专家强调,老年人因生理和心理变化易产生健康焦虑,同时,他们因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难以全面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易受骗。另外,情感需求也是关键,因子女忙碌、社交圈缩小,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一些不法商家通过热情服务拉近距离,然后高价售卖产品,老年人在这种情感驱动下会放松警惕,轻信宣传。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三品一械”广告内容应当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内容发布,未经审查不得发布。审查通过的广告内容需要改动的,应当重新申请广告审查。但在直播间里,主播宣传推荐“三品一械”产品行为并未纳入有效监管,导致各种“三品一械”网络直播虚假宣传、违规广告代言等侵权问题时有发生。陈音江建议,在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三品一械”直播带货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明确“三品一械”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的界定标准,为经营者划定合规经营边界,也为基层监管提供执法依据。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