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6:33:00
2025年过半,汽车市场亮出“期中考”成绩单。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乘用车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新能源汽车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在新能源赛道上,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8%,再创新高。
从整体发展质态看,经历几轮价格战,汽车行业在政策调控下掀起“反内卷”浪潮,转向技术竞争,智能化与全球化正成为竞逐关键词。
传统车企增长中各具特色
穿过极具巴西特色的黄、绿、白等彩条旗,比亚迪巴西工厂生产的首辆汽车近日下线,开启该品牌拉美市场出海的新篇章。
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8%的背后,头部传统车企表现不俗。细观各家,各有亮点:比亚迪、奇瑞出海成绩飘红;吉利、上汽则在新能源、自主品牌等领域取得突破。
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214.6万辆,位居国内车企销量榜首。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饱和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支撑比亚迪销量增长的力量,上半年其海外汽车累计销量达4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41.72万辆的海外销量。同样实现出海佳绩的还有奇瑞,上半年,该公司累计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汽车55万辆,蝉联国内汽车第一。
受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影响,去年被比亚迪夺去“一哥”的上汽集团今年重新出发,上半年累计销量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紧追比亚迪位列次席。其中,自主品牌贡献销量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同比增长40.2%,可以看出上汽开始摆脱对合资品牌依赖、加强新能源布局的变革。
吉利也逐步找回节奏,该公司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新能源汽车板块成为最大亮点,上半年销量72.5万辆,同比激增126%。
新势力活跃中分化加剧
尽管销量体量不及传统车企,但造车新势力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一支年轻力量,上半年同样亮点频出,在性价比和中高端等细分市场均有不俗表现。
“下单了目前人生中最漫长等待的订单。”6月底,王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小米YU7的订单截图,交付周期将长达51周至53周。尽管等待漫长,但依然拦不住“米粉”的热情,YU7上市仅18小时后,锁单量就达到24万辆。
小米成为造车新势力活力翻涌的缩影。今年上半年,一向在新势力中较为低调的零跑汽车凭借在10万元至15万元性价比市场推出的多款车型实现销量爆发,上半年累计销量22.2万辆,同比增长156%,首次拿下新势力半年销冠。理想汽车今年也保持了较好表现,上半年累计销量20.4万辆,位居新势力次席。
靠性价比比拼,小鹏汽车重回巅峰。在标配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的新车型价格下探至11.98万元后,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达19.7万辆,已超过该品牌去年全年销量。
不过,造车新势力的分化仍在加剧。曾经作为“老大哥”的蔚来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仅达到11.4万辆,正面临销量增长乏力、累计亏损额巨大的质疑。
下半年市场或趋稳
“之前的限时‘一口价’活动已经在上个月底结束了。”上周末,记者走访京城一家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比亚迪终止限时“一口价”活动,被视为汽车行业价格战降温的一个信号。
今年上半年,多家车企都曾推出“一口价”等促销举措,内卷式竞争带来行业隐忧。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信部、商务部等接连发声,反对汽车市场内卷式竞争,引导行业向技术竞争转向,鼓励车企在智能化、全球化等方向战略布局。
“反内卷”声浪下,行业生态正在重塑。6月,10余家车企陆续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减轻供应商资金压力,改善汽车供应链厂商生存环境。工信部近期也陆续对动力电池、智能驾驶、隐藏式门把手等伴随新能源市场兴起而带来的技术变革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收紧安全阀门。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上半年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国产高端化突破等领域表现优异。下半年,在“反内卷”基调下,市场价格预计相对稳定,加之“两新”政策进一步释放内需活力,促进汽车市场稳健增长。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