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7岁女童疑被泳池排水口吸入身亡,业内人士:如被“吸人黑洞”吸住时应立刻关闭水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21:15:00    

近日,广东清远市清城区保利天汇熙园小区泳池内,一名7岁女童疑被排水口吸入不幸身亡。9月5日,清远市清城区应急管理局介绍,该起事故造成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死亡,事发后,当地已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开展善后工作,目前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分析,排水口又被称为泳池的“吸人黑洞”,泳池的水循环系统平时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少孩子游泳时不知道排水口的潜在风险,有的还会将脚踩在排水口上休息,或是为了好玩感受吸力,需要家长和安全员多加提醒。

监控画面 视频截图

当地应急管理局回应:

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广东清远市清城区保利天汇熙园小区泳池内,一名7岁女童疑被排水口吸入不幸身亡。

网传监控视频显示,有三个小孩在泳池里玩耍,三人到泳池一角时事故发生,一个小孩消失在视频中,另外两个小孩试图施救。随后小孩家长、小区保安和泳池安全员赶来,其中两个孩子相继被带出泳池,视频中未见到第三个孩子的身影。

救援人员现场开挖 视频截图

另一段视频显示,泳池边停了一辆消防车,多名消防人员挖开泳池边的路面进行救援,有网友称,“挖掘机挖到半夜才挖出来,七八岁的小女孩。”

9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清远市清城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该起事故造成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死亡,事发后,当地已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开展善后工作,目前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排水口“吸人”并不罕见。据公开报道,今年类似意外已发生多起,不少游泳者因此而受伤或失去生命,排水口也被称为泳池 “吸人黑洞”。今年8月13日,安徽阜阳一游泳健身馆内,一名孩童在游泳时伸手触摸排水口,因水流压力导致其手掌被卡在排水管内,消防员紧急前往现场进行救助。

今年7月,一名6岁的女童在西双版纳一家酒店水上乐园戏水时,被排水口吸住左大腿,导致身体后仰,头淹没在水下。经过14分钟抢救,女童最终因长时间抢救未果离世。

业内人士:

泳池排水口又被称为“吸人黑洞”

一名游泳馆教练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游泳池均会安装水循环系统,为保证水质达标,水循环系统平时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通过被称为“吸人黑洞”的排水口进行。排水口的多少和游泳池的大小有关,其所在游泳馆儿童池中有两个排水口,大泳池中的排水口比儿童池多两个,通常直径不会超过20厘米。

上述教练介绍,为减小排水时的吸力,其所在泳池的排水口上会安装格栅盖板或金属防护罩等,且营业期间不会进行大体量换水,避免吸力突然增大对游泳者造成伤害。该教练称,不少孩子游泳时不知道排水口的潜在风险,有的还会将脚踩在排水口上休息,或是为了好玩感受吸力,需要家长和安全员多加提醒。

为何儿童会被泳池排水口吸住?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师陈雷受访时曾分析,儿童被泳池排水口吸住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泳池回水口的数量不够,水流速度特别高,另一种情况就是格栅盖板掉了,导致被吸住。

一名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分析,除格栅盖板问题外,这类泳池水循环模式可能使用的是顺循环模式,一些露天的游乐场所或较老的场馆采用较多,即泳池的排水口在池底,经过砂缸过滤后,再通过池壁或者底部的进水口进行补给,以此形成一个正方向循环,水流如此一进一出,在排水口处就会形成一定的吸力。目前,新建的大型泳池大部分为逆循环模式,注水口在池底,从下往上注水,相对安全。

西安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建华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相关规定,竞赛和训练用游泳池、团体专用游泳池,应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式的池水循环方式,而露天游泳池,宜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不论采取哪种循环方式,给水口应设置格栅护盖,且格栅空隙的水流速度也应符合相关规定。

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上述业内人士建议,有人被排水口吸住时,应第一时间向泳池边的安全员或工作人员求助,关闭排水口的水阀。游泳时要选择正规或新开的泳池,最好周围有一圈排水格栅的,一般就是逆循环泳池,避免遇到“吸人黑洞”。

此外,家长在带孩子游玩时,首先要询问或观察排水口位置和数量,尽量带孩子远离排水口,戴好泳帽,避免头发被吸入管道。对于泳池方而言,安全栅栏缝隙要尽可能小,不能使用铁丝网等易变形材料;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排查,每个排水口附近需有明确标识和专人看守,避免游客下水接近。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编辑 杨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