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0:39:00
巍巍昆仑见证津和情深,山海协作书写时代新篇。自2010 年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以来,一批又一批海河儿女以渤海之滨的开放胸怀,跨越万水千山,满怀热情、践行承诺、接续奋斗,在昆仑山脚下铺展出一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从产业赋能到民生改善,从教育医疗“组团式”援疆到文化交往深度交融……15年来,天津将援助和田作为政治责任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截至目前,天津安排援疆项目上千余个,持续加大援疆资金投入,广大援疆干部人才与和田地区各族群众一道,手牵手、肩并肩,汇聚支援合力、建强工作机制、创新支援方式,全面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亮眼答卷。
立足资源禀赋 产业援疆务实推进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在产业援疆上,天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举办大型招商活动,打造“和田优品”品牌,推动特色产业走向全国。
数字显示,2023年引进产业投资项目74个,2024年引进产业投资项目106个,数量显著增长,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天津援疆前指副总指挥、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王桂山介绍:“通过打破结对关系、聚焦产业集群、共建园区载体等创新举措,我们引入众多知名企业落地新疆,比如鸿星尔克在于田县建设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天津金开新能在昌吉投资算力中心、天津绿波园林绿化在伊犁投资门式钢结构工程及太空舱项目,涵盖绿色矿业、新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优势产业,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强产业,促就业,产业扶持与就业带动开始协同发力。
随着《天津援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指导意见》的修订,天津援疆干部加强园区建设与技术培训,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2023年吸纳当地群众就业7418人次,这一数字于2024年攀升至13699人次,就业领域涉及农牧业、物流、旅游、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人口聚集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围绕津疆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天津援疆前指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并在绿色矿业、畜牧养殖等方面多点开花,推动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在和田地区东三县开展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支持天津食品集团旗下公司入驻和田,在当地成立津垦奥群等4家公司,投资建设12万吨级饲料加工场及百万只规模屠宰场,形成新疆和田地区肉羊全产业链;同时依托天津科研前沿优势,实施石榴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促进和田石榴产业提档升级增效;完善肉苁蓉科研平台,目前已研发出肉苁蓉咀嚼片、肉苁蓉切片等产品,在此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将达30万亩,年产量在6万吨以上。
打开幸福之门 民生援疆有力有度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民生领域一直是援疆工作的重点。
天津援疆前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援疆项目、资金更好地造福于民,为各族群众打开一扇“幸福大门”。
围绕和田地区10个重点村稳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天津援疆干部“一村一策”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新建夜市、改造民宿、打造商业街等休闲娱乐设施,发展庭院经济,助力集体经济增长;同时整治人居环境,实施饮水安全、路渠线网等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农村新风貌不断显现。
天津援疆干部坦言,他们坚持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各族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各族群众可感可及上下功夫。
目前,天津援疆已在当地打造了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如策勒县石榴籽村、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民丰县劳光村等,建设污水处理、文化长廊、村庄照明、道路绿化等项目;实施城乡提质扩容拓面工程,以于田天津工业园中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为样板,推进农牧产业园、中医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园、绿色矿业加工产业园等主题特色“园中园”建设;建设民丰县叶亦克乡牧区10公里道路,解决128户牧民的出行难题,让牧区公路成为便捷舒心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打造策勒县团结新村、于田县斯也克村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以及规范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让当地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编织“绿围脖”,推进防风治沙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扩绿、护绿、兴绿,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防沙治沙锁边战”。
培育骨干人才 智力赋能润物无声
天津援疆前指研究制定《天津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胡杨成才、平安守护、暖心关爱、组织推优”五项行动,全面激发援疆干部人才扎根边疆、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锻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援疆铁军,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扶智“输血”,人才跟进。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天津先后选派5批党政干部人才援助和田,不断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巩固拓展“组团式”帮扶效能,持续提升和田干部人才素质能力。依托疆外履职培训、基层干部赴津实践锻炼等援疆项目,2023年至2024年累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41期9000余人次,帮助和田干部人才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聚焦和田急需紧缺人才需求,2024年首次开展“天津市高层次专家和田行”活动,邀请农业、矿产、文旅、医疗等领域13名高层次专家人才来和田开展人才服务活动,为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添智助力。2024年,首次实现了天津市委党校、和田地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异地互训,为津和两地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注入了新动力。聚焦传承弘扬库尔班·吐鲁木“三热爱”精神,投入援疆资金8800万元,高标准建设新疆于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新馆,打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建成策勒县英才中心、民丰县人才公寓,干部人才服务保障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19家三级甲等医院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签署“院包科”协议,以最优质资源全方位帮扶医院建设,是全疆“以院包科”数量最多的“组团式”医院;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团队带团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实施白内障“眼科光明行”,累计完成手术5000余例;实施“青少年视力筛查工程”,累计筛查21万人次;实施儿童先心病“蕙心计划”,完成先天心脏病手术30余例;实施“大肠癌”筛查600余例,以医疗援助传真情、聚人心。
教育支援,点亮学子梦。以天津大学为组长单位,天津8所本科高校包建新疆和田学院,推进南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小组团”形式精准援助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天津高职院校最优资源,获批23个高职新专业,首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1+2”跨省市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第一批19人已顺利毕业,通过“津”准帮扶,和田地区东三县的基础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在2024年自治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天津帮扶的东三县学生平均成绩位于和田地区前列。和田地区二中2024年“津和班”毕业班一本上线率和录取率均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成为地区二中亮丽的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认可。
凝聚强大合力 津和融情纵深发展
天津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对口支援全过程、各领域,创新实施“夯实基层基础、双向交流培根筑基、就业就学嵌入、文化浸润暖心”4项工程,扎实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合力。
王桂山说,随着“三交”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实施“夯实基层基础工程”,突出基层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两个重点群体,开展爱国先进群众天津行、巾帼天津行、石榴籽一家亲、“足球小巴郎”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等学习交流活动,平均每年邀请4000多名和田基层干部人才、优秀群众代表和青少年赴津参加学习培训、交流访问;并且大力实施“引客入和”工程,依托“津和号”辐射引领,设计特色旅游线路,举办旅游节、音乐节等活动,累计吸引过万名天津游客走进和田、了解和田,多角度见证天津援疆成果。
此外,天津援疆前指着力实施就业就学嵌入工程,在津建立民族地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累计为新疆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近1800个;同时建立在津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沟通联合机制,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维护劳动权益保障、提升就业能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全年共吸引1674名和田少数民族群众在天津安家落户,有力推动了天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依托全市对口支援体系和各成员单位、各区资源优势,天津围绕深化结对认亲、百家企业新疆行等,支持民族团结结对认亲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延伸;推动天津多家大型专科医院、重点中小学及高校,开展“校对校”“院包科”结对子;引导100余家企业赴和田考察交流,对接投资项目,鼓励村企结对,开展慈善公益;推进天津企业、商协会与和田地区东三县22个镇村结对帮扶,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就业增收、医疗救助等。据统计,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从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中推选的220名“天津妈妈”与“新疆娃娃”之间建立了深厚情谊,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深挖优质资源 文化润疆丰盈心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天津援疆前指积极实施文化浸润暖心工程,打造文化润疆品牌,举办书画、摄影展及文艺采风、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创大赛、非遗文化展演等文化活动,邀请天津书画家、摄影家、作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赴和田交流,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并且将天津知名文化活动“百花文艺周系列活动”引入和田,建立和田与天津的“文化IP”(具有文化特色的知识产权),把打造精品剧目作为深化文化浸润的重要抓手,以有感之方赋能文化交流互鉴。
如今,展现库尔班大叔家族三代人爱党爱国事迹的大型歌舞剧《山海情深》—“北京回信”“百艺进疆”伟绩故事的大型原创话剧《赶大营》、反映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题材的网络剧《于田亚克西》及《昆仑山游记》系列连环画等陆续“出炉”;并且与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共同创作编排津和两地演员合演的舞蹈《红豆词》,还创作了《我在和田等你》《团城故事》等特色歌曲。
文化润疆也激发了文旅产业新活力。天津援疆前指多方协调,启动“引客入疆”工程,深挖优质资源、强化宣传推介、策划文旅活动,提升“津和号”旅游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全年引客入疆旅游交流超万人;发掘乡村优质旅游资源,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培育昆仑山景区、达里雅布依等精品民宿聚集区、精品营地、精品村;推出于田龙湖、沙海碧湖、尼雅湾等亲水项目,呈现漠上水乡的气象,成为和田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提升“大美和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津和两地书画家、摄影家开展“访玉河古道探昆仑神韵——全国名家荟于阗文学实践”“新时代、新作为,筑梦津疆山海情”摄影宣传等一系列交流、采风活动,为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天津援疆干部以赤忱之心,在和田大地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培育振兴发展的累累硕果,见证津和两地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
天津援疆前指总指挥、和田地委副书记陆盈表示,如今,天津在和田地区构筑起了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深层次对口援疆格局,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他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优化援疆举措,为新疆的繁荣稳定与民族团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