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2:03:00
潮新闻客户端 符祖祥
农谚不带彩。是土里长出来的话。早年蹲在华家池翻弄古农书,也翻过几本农谚册子。那时节,只当这农谚是些闲言碎语,轻飘飘的,不顶吃穿。活到岁数上,牙口嚼过些世事,才咂摸出滋味——原来这字字都浸着农家人的汗碱,句句都映着日头的燥、月亮的寡。
“棉花立了秋,便把头来揪”。这话,活脱脱就是秋后棉花桃的模样,沉甸甸坠得头抬不起,硬邦邦杵在地里等人揪。“麦无二旺”,道尽了春后麦苗子的规矩,返了青,也不敢疯长。地里的庄稼,脾性都在农人眼里头攥着。再看那天:“天有棉花云,不久雷雨鸣”,“朝有棉花云,下午雷云鸣”。天上云絮絮堆得像个烂棉袄套子,地下的风雨就撵着脚后跟泼来了。天和地,在老农眼里是联着网线的。
“立夏东风摇,麦子水中捞”。这话,不是信口杜撰出来的,是土里沁出来的泥汁,带着地心的温气。经老农的嘴一过,眼前立时就真了:东风打着旋儿,麦浪翻着黄灿灿的背,雨水泡了田,人心也咕嘟咕嘟往下沉。这话,比印在纸上的字,咬人,也咬心。
农谚,原是土地自个儿的咕哝,是光阴一刀刀刻在农人额颅上的褶子。它不藏在书页子里发霉,它就长在田头、地角、溪河水畔,沾着牛粪的膻、黄土的腥、露水的凉。——庄户人憋在肚里的话,一辈传一辈,都在这最寡淡的言语里托付了。在舌根子上滚着,传下来了。
这土里生、土里长、土里传的话,它通着天地的脉,也裹着人世的苦。掰开了揉碎了看:里头是硬的骨头(看天吃饭的眼力),也汪着热乎的血(敬天惜物的心肠)。想摸咱这老中国的根,想懂这黄土里刨食的营生,你就得竖着耳朵,听这黄土堆里冒出来的话。
王远清老王头,梦里就说过:农谚么,话土,理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