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9:02:00
在穿梭于丝绸古道的列车上,有这样一位乘警,用35年的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兰州铁路公安局武威公安处乘警秦保柱。“五一”假期,今年57岁的他依然奋战在列车安保一线,被旅客亲切地称为飞驰列车上的“丝路哨兵”。
“移动调解室”里的矛盾化解高手
“咱这旅途漫长枯燥、容易放松警惕,大伙儿一定要多留心自己的行李物品,有啥事麻溜儿找我们乘警,可千万别客气!”一口地道的乡音叮嘱,在车厢里回荡。高大魁梧、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秦保柱,自1990年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就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铁道线守护事业。从军营到警营,岁月在他额头刻下痕迹,他守护旅客平安的赤诚之心却愈发坚定:“当年在部队,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现在当乘警,守护旅客平安就是咱的使命!”
秦保柱值乘的K367/8次列车,往返于敦煌与西安,途经多个旅游城市,被称作“移动中的文化快车”。单趟1700多公里、近25小时的漫长旅途,旅客间矛盾纠纷频发。秦保柱把餐车变成“流动调解工作室”,凭借35年公安工作经验,独创“三步调解法”——一观气色看火候、二轻说话缓情绪、三讲法理明得失。去年“五一”期间,两名壮汉因行李架之争剑拔弩张,秦保柱迅速介入,将两人带至餐车调解。很快,双方握手言和。这样的调解场景,他已成功处置上百次。
与时俱进 创新守护平安新方式
每当夜色笼罩车厢,秦保柱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法律知识册钻研学习:“调解,情理和法理同样重要。我只有多学习法律法规并应用到矛盾纠纷中,才能让旅客心服口服。”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下,联合列车工作人员创建“平安列车志愿者”微信群,邀请旅客加入。如今,这个微信群已成为排查矛盾、消除治安隐患的得力助手,让列车上多了无数“安全眼睛”。
紧急救援 彰显为民本色
“五一”假期首日,客流达到高峰。凌晨5时,列车行至甘谷站时,“平安列车志愿者”微信群传来紧急消息:8号车厢有人晕倒抽搐!正在巡视的秦保柱立即赶往现场,单膝跪地护住旅客颈部,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组织疏散旅客,并联系列车长通过广播寻找医护人员。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置,旅客逐渐恢复意识,列车抵达天水站后被及时送医。
中午11时20分,K368次列车安全抵达西安站,秦保柱巡视完车厢最后一个下车。35年春华秋实,10年南来北往,岁月染白了他的鬓角,却从未冷却他守护平安的热忱。下一个“五一”,他仍将坚守岗位,续写属于“丝路哨兵”的平安故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