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贺兰山里的大型窑场 它为谁而生 为何选址深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2:21:00    

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贺兰山东麓的苏峪口进行考古调查,意外发现了一个来自一千多年前的大型制瓷工厂。

根据地层与文化堆积分析,苏峪口瓷窑址来自西夏时期,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北地区精细白瓷遗址。

遗址出土的瓷器主要为白瓷,还有多件带有“官”字款识的匣钵。另外,出土的碗、炉、罐、香插、板瓦与西夏陵、西夏离宫及寺院等高等级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的胎釉特征完全吻合。

经考古实证,苏峪口瓷窑就是西夏皇室御用窑场,其“五位一体”的分工雏形,构成当时领先的瓷器闭环生产系统。专家认为,瓷窑选址人迹罕至的贺兰山,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其稀缺性、珍贵性、神秘性,使其成为宫廷用瓷的生产地。

工匠创造性地将石英融入瓷土,锻造出的“二元配方”技术,烧制出透光度达40%的高石英白瓷,这项技术比瓷器界的“天花板”——元代景德镇还要提早两个世纪,也是我国高石英白瓷的最早发现。

在窑址文化层中,马蹄形馒头窑、精细白瓷产品和涩圈叠烧技术等承袭着北方窑业传统,而薄胎透影、瓜棱器形、素雅平淡等元素则镌刻着江南审美基因。

今天,在贺兰山的山谷中,残存的瓷器、被风沙掩埋的窑炉,在考古人的手铲下,似乎重新升起了温度。千年前的窑火,是宋夏时期“茶马互市”的微观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见证。

看看新闻记者: 唐春源 王琳琳

编辑: 唐春源

视频编辑: 王岑峰、杜茜、朱琳敏

摄像: 李维潇 李响

责编: 王琳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