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城市到乡村,快手公益助力新时代青年成就田野创业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21:32:00    

在数字浪潮赋能社会各领域的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用镜头与热爱重塑脚下土地的价值。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一群年轻人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带着数字技术与创新思维回到故乡,以短视频和直播为“新工具”,展开一场贴地而温暖的乡村创业实践,让“田野”有了新的表达,也让“青年”成为乡村振兴最有活力的注脚。

快手公益“幸福大讲堂”项目中的四位青年——张欣、樊金林、熊琴、张建宗,正是这股返乡潮的缩影。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以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用镜头传递温暖,唤醒乡村情感与活力

为留守老人点亮“千岁组合”的星光。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朱家坪村的张欣,原本为照顾患病父亲辞职返乡,却意外用短视频架起了乡村与外界的情感桥梁。她镜头下的“千岁组合”,一群平均年龄超80岁的老人,通过跳舞、表演成为快手平台的“银发顶流”。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通过视频看到熟悉的村景与亲人的笑容,留言说道:“终于又见到父母笑了。”

(张欣与村里老人互动)

张欣并未止步于记录。她联合志愿者创立“暖心食堂”,为村里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将短视频的温情转化为切实的公益行动。并在和快手共同建造的“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中,为周边村民提供短视频直播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数字技能,为家乡的农特产品打通了销路。

和张欣同样致力于返乡创业的90后重庆女青年熊琴,曾辗转深圳多份工作,最终因在外打工漂泊感选择返乡创业。她与丈夫承包500亩土地,从直播间仅十几人观看的“新手”,成长为年营收超百万的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通过直播“挖红薯”、“浇地种菜”、“散养黑猪”,熊琴将山野日常转化为粉丝信任,带动村民参与直播电商,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熊琴与丈夫合影)

如今,熊琴已经成长为快手“幸福乡村学堂”讲师,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做直播电商,用短视频直播带动家乡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并联合快手公益在当地建设了直播推广基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掌握直播电商能力,用数字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当代青年与梦想的“双向成就”

河南许昌95后青年樊金林,建造了中国首个电竞网红养老院。在他的养老院里,老人们打电竞、拍短剧、演电影,甚至组建“银龄战队”参加电竞比赛。2023年,快手500个家乡项目《许昌不慌》因展现许昌老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而走红,樊金林表示:“我希望他们的晚年不仅有尊严,更有光和热。”

(樊金林与养老院老人)

甘肃青年张建宗曾是短视频导演,返乡照顾父亲时,意外以父亲为主角创作出“三喜爷爷”这一出圈爆火IP。这位“西北老农”在镜头前扮大侠、吟诗词、演绎历史人物,凭借真实质朴的形象成为甘肃文旅的“代言人”。《射雕五绝》、《江湖行》、《甘肃味道》等系列视频,不仅让“三喜爷爷”收获千万粉丝,更将西北非遗与风土人情推向全国。

(张建宗与父亲“三喜爷爷”)

张欣、樊金林、熊琴、张建宗,他们身份不同、领域不同,但在快手公益“幸福大讲堂”的聚光灯下,他们都是“青年追梦者”,也是“幸福”理念的传播者。而“幸福大讲堂”项目,正是为这些“青年追梦者”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帮助。

他们的故事,是现实中青年力量最动人的注解。在新时代的田野上,有人手握“新农具”,有人扛起“新梦想”,有人通过数字的力量,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好。他们不是一时兴起的“返乡者”,而是数字浪潮里,选择与故乡并肩走远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周朝(EN0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