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大湾区丨要素流动、规则衔接——“前海模式”助力大湾区高水平开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4:25:00    

新华社深圳8月18日电 题:要素流动、规则衔接——“前海模式”助力大湾区高水平开放

新华社记者赵瑞希

前海开发建设15年来,聚焦要素跨境流动,推动规则衔接,通过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形成“前海模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跨境“高速路”

过去,香港患者在深圳做完检查后,需自行携带纸质报告回港复诊。7月1日,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首次测试成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数据经该通道传输至香港“医健通”系统。

该通道依托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构建“全程可控、风险可知、安全可溯”全链式管理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湾区”建设奠定基础。

此前,征信报告等信息已在前海实现跨境流通。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市场部部长陈一家告诉记者,该中心参与建设的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采取传验分离,通过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哈希值。受益于这一突破,超过30家内地中小企业通过该平台完成征信数据验证,成功在香港获得贷款,总额超过1亿港元。

前海管理局数据处处长谭亚岸告诉记者,未来前海将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以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实际需求为牵引,加快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等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跨境金融“金招牌”

2025年4月10日,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会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中银香港落地国内首单大宗商品数字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依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实现跨境数字货币结算2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在前海落地的又一新进展。数字货币桥业务实现了银行之间的点对点支付,无需依赖中间行或第三方机构,可提供7×24小时的不间断账户及结算服务。

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15年来,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新格局,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支持前海30条”发布后,一个又一个跨境金融成果在前海落地,持续擦亮前海跨境金融“金”字招牌。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说,“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率先落地6项全国“首创”、8项全国“首批”创新成果,以及“双牌照”银行等多个全国“首家”金融机构,并形成了一批深港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先行示范案例,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前海经验。

目前,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已超500家,前海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收支达1.15万亿元,前海已经成为港资、外资金融机构的首选地之一。

跨境执业“试验田”

计划今年9月启用的前海妈湾十九单元学校是率先实行香港及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试点项目。这是2023年《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发布后,首批试行“三方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建筑师团队、施工单位)”管理模式的试点项目之一,实现了港人港企独立承接工程项目。首批两个试点项目吸引了105位香港工程专业人士参与。

汇创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建筑师吕达文说,前海试点项目的成功将为未来更大开放提供经验,使香港建筑师更容易进入内地市场。

不单是建筑师,如今已有26类港澳专业人士无需参加内地职业资格考试,可直接或备案(登记)后在前海执业。近年来,前海从港澳职业资格入手,开展职业资格领域与港澳规则衔接探索,梳理港澳职业资格与内地职业资格体系的对应关系,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推动港澳职业资格逐个认可,有序开放,相继出台工程建设、涉税、文化旅游领域专业人士执业备案管理办法,支持港澳专业人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逐步建立全球专业人才便利服务体系。

自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十五年来,一项项创新政策的落地,不仅为企业、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也让前海得以通过制度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涌动着创新动力、发展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