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6:46:00
近两年,一种装在透明袋子里的“捏捏”,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的热门选择。然而,近日一位解压“捏捏”玩具博主自曝患癌的消息,令公众对于“捏捏”玩具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该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透露自己罹患癌症,并宣布将暂时停止更新与“捏捏”玩具相关的视频内容。
该博主在社交平台宣布罹患癌症。图源其账号截图
据了解,其账号长期以展示捏捏玩具的揉捏过程为主,部分限量款产品曾被炒至上千元高价。
此举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该博主在文案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患癌原因,但在评论区,有不少网友怀疑其患癌原因与长时间接触“捏捏”有关。
网红解压玩具“捏捏”成健康隐忧
近年来,随着开盲盒、养“芒狗”等潮流,当代年轻人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解压方式——“捏捏”。
“捏捏”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慢回弹类的解压玩具,通常仿照食物、动物等各种形象,采用柔软的硅胶类材料制成,在揉捏、拉伸、回弹的过程中,达到释放身心压力的效果,尤其受到广大年轻人喜爱,部分限量款产品甚至被炒至上千元。
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各种“捏捏”玩具。网络截图
目前,在某社交平台上,#捏捏乐#话题的浏览量已经突破52.5亿次;而另一短视频平台上,“捏捏乐”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则达到了160.6亿次。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捏捏乐”的销量急剧攀升,不少商家的月成交量都在万单以上。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网友反映,收到的“捏捏”玩具玩久了会出现喉咙痛、烂手指等症状。
此前,还有多位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一捏眼睛就会很疼,还流眼泪,身上也有长一些小红点。”
有“捏捏”甲醛超标数十倍
据悉,“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从化学角度来说,许多物质在混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物。
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解压玩具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可能会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符合法规的物质。
而多家机构经过检测发现,“捏捏”玩具普遍存在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问题。
广州市消委会曾对37款解压玩具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些玩具存在增塑剂超标、挥发性有机物和二甲苯释放量过高、菌落总数过多、声响过大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各类“捏捏”玩具。图源:老爸评测
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于2024年8月对这些爆火的捏捏玩具进行了评测,抽检产品中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46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最高达50倍。部分产品使用起泡胶、水晶泥等材质,新开封时刺激性气味明显,长期接触可能引发胸闷、头晕等症状。
“老爸评测”建议消费者,从健康角度出发,在选购“捏捏”类玩具时需慎重,即使购买也最好将外包装更换为食品级尼龙袋并密封,再进行把玩。
更需引起警惕的是,一些低价 “捏捏” 玩具往往采用工业级PVC、劣质硅胶或再生塑料制作,可能含有过量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盐)、甲醛、重金属(铅、镉等)。长期接触或被儿童啃咬后,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影响内分泌系统、肝脏功能,甚至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捏捏”玩具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
“捏捏”怎样玩才健康?
建议“一选二看三嗅四关注”
一选: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包装完好的产品。建议选择大型超市、品牌玩具店或官方认证的网店等正规渠道;同时,请主动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凭证。
二看:查看标签标识和警示说明。购买时应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家、执行标准、主要材质或成分等关键信息,明显位置处是否有警示语标志、说明或安全警示等信息;确认产品的适用年龄与使用者的年龄是否相符。
三嗅:避免购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捏捏”解压玩具产品。不少人使用此类玩具多为相对密闭的空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使用环境通风。
四关注:加强监护和看管。儿童玩耍时,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儿童啃咬或舔舐,在玩耍后要及时洗手。且要严格控制玩耍时间和频次,建议不要过长和过繁。避免让三岁以下的儿童接触此类玩具。
来源 | 深圳新闻网、钱江晚报、潮新闻、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800亿市值巨头被质疑造假,公司深夜6页长文回应,创始人刚成陕西新首富
1元起拍,估价77万元手表被27万元拍下!系涉刑资产,与这一东南亚跨境诈骗团伙有关
突然爆雷、人去楼空!有人一次交了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