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老一小总关情丨资阳:车间旁支起小课桌!“厂房课堂”破解鞋服人的“暑假焦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8:17:00    

来源:【天府融媒】

7月的川中丘陵,暑气蒸腾。在资阳市安岳县的鞋服产业园里,机器的轰鸣声早早划破晨曦,又在深夜才渐次停歇。作为川中重要的鞋服产业基地,这里聚集了100余家鞋服企业,创造了近2万个稳定就业岗位,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万千家庭生计的依托。然而,每当孩子们的暑假如期而至,这片繁忙的产业热土上,一种集体性的烦恼也随之弥漫——近两万名鞋服工人共同的“暑假焦虑”:孩子谁来管?

面对这一烦恼,安岳县开始探索在流水线旁支起小课桌,破解鞋服人的“暑假焦虑”。

大学生志愿者在“厂房课堂”上课。

困境:“锁在家里的暑假”折射工人带娃困境

10日早上7点30分,位于资阳市安岳县的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厂区还未完全“苏醒”,员工刘方已经牵着两个儿子的手,穿过厂区通道,往车间斜对面的食堂走去。在那里,专门规划出来的“厂房课堂”已经亮起了灯,大学生志愿者蒋汶芳和田小雨正站在门口迎接前来报到的学生。

“厂房课堂”里认真听课的孩子们。

“蒋老师早!”11岁的大儿子刘有成挣脱妈妈的手,熟门熟路地把书包塞进课桌。刘方拍了拍小儿子屈兆玺的后背:“乖乖上课,中午饭跟老师一起吃,爸爸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们。”说完转身走向车间,背影很快融入流水线前攒动的人影中。

这一幕“晨送”场景,如今是该公司里常见的晨间序曲。这方嵌在生产线旁的托育空间,已经连续三年,守护着上百名鞋服人子女的暑期安全与成长,破解了职工的“暑假焦虑”。

“我们两口子都在厂里上班,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多,由两位老人照料已力不从心。”刘方道出了安岳鞋服人的共同困境,孩子放暑假,要么把他们留在家里提心吊胆,要么硬带来厂区,只能自己在行政区或宿舍玩,我们上班也心神不宁。

这份弥漫在生产线上的“暑假焦虑”,不仅关乎万千产业工人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成为影响工人队伍稳定、制约企业产能释放和地方产业活力的现实痛点。

认真做作业的孩子们。

“以前每年6月下旬开始,生产线的节奏总会莫名放缓——暑假来了,请假条成倍地增长。”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人力主管方海力算起了账,“有的员工把孩子锁在家里,上班时频频看监控;有的带着孩子来公司,家长陪不了也不能安心工作;更有甚者直接请事假,一个月下来,光请假造成的产能损失不容小觑。”

破局:生产线旁“长”出教育空间

直面产业工人的核心诉求,2022年,安岳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将解决方案精准“嵌入”需求最前沿——在厂区内打造“厂房课堂”。这不是简单的“看孩子”,而是一项精心设计的“安心工程”。实行三年以来,这里已经为上百位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心快乐的暑假。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走进该公司的“厂房课堂”,整齐的课桌椅和完善的教学设备令人一时忘记身处厂区。方海力摸着崭新的课桌椅介绍道:“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公司专门规划出这块采光通风都好的空间,桌椅、空调、教学设备全部配齐,孩子们的一日三餐也由公司食堂统一提供和免费供应。”

“蒋老师,这道数学题我做不来,您给我讲讲呢?”“好嘞,这道题应该……”教室内,蒋汶芳和田小雨弯下腰,一边拿着笔在书本上勾画,一边认真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讲解暑假作业。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前两年我们主要靠外聘老师,‌今年‌,共青团安岳县委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将‘爱心蜀托’公益性暑假托管班落地到我们这儿,精准选派了这两位优秀大学生来全职带班,解决了专业师资问题,也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方海力表示,这些志愿者老师经过培训,精心设计了科学丰富的课程体系,确保孩子们“托得住、学得好、玩得欢”。

“我们调研发现,鞋服产业工人上班时间较长,看护需求必须无缝衔接他们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安排志愿者老师的上班时间完全根据企业生产排班来设定,早上开得早,晚上关得晚,确保员工无论早班晚班,都能安心把孩子送来、踏实去工作。”共青团安岳县委副书记谢馨雨表示,只有精准匹配工人们的实际节奏,服务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晚上7点,下班后吃过晚饭,刘方一手牵着刚下托管课的两个儿子,一手指着几步之遥的宿舍,语气里满是轻松:“我上班路上把他们捎来,下班顺路接走,从车间到课堂再到宿舍,全程不超过5分钟。孩子三餐都免费,托管也不花钱,再也不用在暑假操碎了心。”

讲解暑假安全知识。

这种“零距离”的便利,是员工们最直接的获得感。暑假期间,小孩跟着他们住在工厂,白天上托管班,晚上一家人住在夫妻房,可以辅导他们作业,陪他们玩耍。有些时候中午有时间,还会去看看小孩,给他们带些零食和水果。

成效:“小课堂”托稳“大后方”

“‘厂房课堂’这一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孩子开心、家长安心、企业省心’的多赢,也是共青团关爱‘一小'的具体实践。”谢馨雨透露,近年来,安岳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区支持+企业参与”的公益托管新模式,致力于让孩子们“托得住”,更在如何“管得好”、让他们度过安全充实的假期上下足了功夫。近三年,共青团安岳县委已牵头开设各类公益托管班惠及超千人次,而“厂房课堂”则是服务向产业一线深度延伸的标志。

大学生志愿者给学生辅导作业。

方海力透露,“厂房课堂”三年来的运营成本已达30万余元,包括水电、餐费、设施设备和教师聘用工资。但企业核算发现,每投入1元托管服务,能减少因员工请假带来的10元以上的产值损失,“参与托管服务的员工满意度达95%以上,这三年来员工稳定性也提升85%以上,这笔账很划算。”

孩子们的声音,更直接诉说着这片小小天地的吸引力。

12岁的周思敏已经是“厂房课堂”的“老学员”。“这里更有意思,有老师辅导作业,还有好多小伙伴一起玩。”她对比道:“以前暑假在乡下帮外婆干活,或者跟哥哥姐姐在家,很孤单。这里每天都有新活动,我更喜欢!”同样12岁的廖洋则迷上了老师们组织的抢瓶子游戏和舞蹈课,“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这些朴素的评价,是托管服务最真实的勋章。

安岳县开设在幼儿园里的公益托管班。

当流水线上的机器轰鸣声与孩子们琅琅书声、欢快笑声在同一个空间和谐共鸣,安岳的“厂房课堂”生动诠释了筑牢产业工人的“大后方”,就是守护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线”。这一方嵌在流水线旁的小小天地,托举起的不仅是孩子们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暑假,更是万千产业工人家庭“稳稳的幸福”,以及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域扎根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它为解决普惠托育“最后一公里”难题,贡献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安岳智慧”。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鞋服企业员工刘方那句“再也不用为暑期孩子的去处操碎心”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产业工人的心声。在深入安岳鞋服产业园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不止是安岳安鑫,“暑假焦虑”是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群体普遍面临的痛点。

而安岳“厂房课堂”的模式,正是共青团四川省委推动“爱心蜀托”服务项目向基层、向产业一线延伸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今年1月6日,共青团四川省委在全省铺开公益性假期托管服务项目,仅今年寒假期间就在21个市(州)开设省级示范班339个、市(州)托管班430个,服务少年儿童超2万名,着力化解双职工及产业工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安岳的实践,正是这股暖流中涌向产业最前沿的一朵浪花,其价值在于精准匹配了流水线旁的现实需求,为破解“普惠托育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方案。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