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7:18:00
来源:【新甘肃】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凉州区: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动能
凉州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武威市凉州区聚焦项目审批流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探索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构建起“全周期集成化、全流程高效化、全要素便利化”的新型审批服务体系,提升审批效率与企业满意度,打造高效、便捷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变“企业跑”为“数据跑”
上午9时,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武威市凉州区政务服务中心整洁的地面上,办事群众或安静排队,或低声咨询,现场秩序井然。
递交完材料,很快就能进入审批流程。这让前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武威市天一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高万需倍感欣喜。
“要是在过去,仅提交材料就得跑很多趟。”高万需感慨道,“项目开工‘一件事’办理简化了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提高了企业办理建设施工许可证的效率。同时还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非常方便快捷。”
这样的高效服务,正是凉州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凉州区打破传统行政壁垒,重塑服务流程,变“企业跑”为“数据跑”,变“群众问”为“政府送”,以审批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和项目建设的“乘法”。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开(竣)工进度,凉州区探索对2025版11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进行再造。聚焦“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拓展证照,精简流程、赋能创新,助推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倒逼服务革新,打通了项目建成投用前“最后一公里”。
构建全流程项目服务体系
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凉州区住建局将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通信报装和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审批调整到项目审批主流程,与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并联办理,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在32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项目压减在27个工作日以内,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的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体系。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现在工程审批比过去方便快捷多了,所有流程只需27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完成,这为企业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对下一步的合作发展充满了信心。”中闽建(甘肃)国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周文竞感慨道。
改变,源于凉州区大力推进的“全周期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凉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与住建、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将原先散落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的审批事项整合,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能完成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申报。
凉州区住建局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杨韫瑜所在的服务窗口,如今是“工程审批枢纽”,原来需要企业自行协调的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市政报装手续,现已全部纳入主流程,实行并联办理,材料共享、时限共压,企业再不用一个个单位“敲门办理”。
“我们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堵点和难点,探索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将原来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单项审批办理的市政报装审批,调整到项目审批主流程,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联办理,打造‘跑一次’政务服务新标杆。”杨韫瑜说。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位于武威城区中心地带的武威步行街,店铺林立、商贸繁荣。在一家店铺内,凉州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正在对部分商品进行抽检。
“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对经营主体实行差异化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情况,合理降低对诚信守法企业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信用等级高的检查对象,降低检查比例和频次,对于信用等级低的检查对象加大检查频次,从严审查相关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的影响。”凉州区东大街市场监管所干部董花毛草说。
为切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凉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发力,推行就近办理模式。凉州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及时修订办事指南,全面梳理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同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下放审批权限,最大化推行“证照联办”,实现证照“即来即办”常态化。通过一系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举措,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我们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对涉及企业开办环节的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实行‘一窗通办’。”凉州区市场监管局驻政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杨永杰说,目前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至1个环节,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同时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今年以来共减免公章刻制费用49.3万元。 (马艳)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