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终结烟草流行贡献中国力量(大健康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6:44: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第38个世界无烟日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十周年现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图为青少年在现场演唱歌曲《控烟阵线联盟》。孟德育摄(新华社发)

日前,世界控烟大会(原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爱尔兰都柏林举办。该大会自196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全球烟草控制领域的重要平台,每三年举办一次,上一次举办是在南非首都开普敦,本次会议是疫情后第一次恢复。

本次大会聚焦5个主题:应对控烟挑战与构建未来控烟体系;遏制烟草业对政策制定的策略及干扰;健康影响与戒烟支持;MPOWER策略(世卫组织提出的、各国为实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能够最有效减低烟草需求的措施而所作出的努力的统称)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政策;经济洞察、税收政策与非法贸易治理。全球顶尖公共卫生专家、政府官员及民间组织齐聚一堂,共同评估各国控烟进展、当前形势及全球控烟运动的发展。

全球平均吸烟率从22.3%降至16.4%

大会期间发布了《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是自2007年以来的第十个报告,追踪烟草流行现状,评估每个国家MPOWER各项措施的进展。《报告》指出,2007至2023年间,全球平均吸烟率从22.3%降至16.4%,16年间相对降幅达26%。但是,每年仍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在采纳被证实有效的控烟政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MPOWER烟草控制6项一揽子措施中,被至少一项措施覆盖的国家数已从2008年的44个增至2024年的155个,覆盖全球超过61亿人口。

在MPOWER政策中,价格措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控烟手段。但是《报告》指出,MPOWER措施中烟草税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自2022年以来,只有3个国家将税率提高到了最佳水平,仍有134个国家的卷烟可负担性仍然很高,公众可以轻松负担烟草消费。

同时,《报告》重点关注烟盒包装图形警示。在MPOWER所有措施中,图形健康警示自2007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最显著的进展。截至2024年,已有56%的国家在卷烟包装上实施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最佳实践标准的图形健康警示,覆盖人口约达5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2%。图形警示面积也从2007年的平均28%提升至2024年的近60%。相较于2007年仅9个国家、不足4亿人口覆盖的初期规模,这一成果标志着控烟工作的重大进展。

《报告》强调,未来应扩大覆盖范围,将大幅图形警示推广至所有烟草制品(包括无烟烟草和水烟);规范包装标识,各国需加强禁止误导性宣传用语,并强制标注戒烟热线信息;突破行业阻力,加速推进素面包装的立法进程。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以来已有20年,有许多成就值得庆祝,但烟草行业仍在不断演变,我们也必须如此。通过将科学、政策和政府意愿结合起来,可以创造一个烟草不再夺走生命、损害经济的未来。我们可以一起结束烟草流行病。”

电子烟、数字营销为控烟带来新挑战

相关研究显示,2023年,烟草使用导致全球约736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研究员布鲁克斯·摩根指出:“烟草暴露是2023年最显著的健康风险因素之一,全球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可归因于烟草使用。”

同时,电子烟等新兴产品的出现以及烟草行业不断翻新的营销策略,也在为烟草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报告》强调:“唯有保持警惕、坚持创新并加强全球协作,才能切实保护下一代健康。”

《报告》显示,2014年及以后开展校园调查的154个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仍有超过3000万13—15岁青少年正在使用烟草产品。而在涵盖全球13—15岁人口45%的110个国家中,约有1200万青少年正在使用电子烟,这些国家的加权平均使用率为6%。而在未开展电子烟使用调查的55%青少年群体中(几乎半数生活在禁售电子烟的国家),实际使用人数很可能高于现有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实施电子烟销售禁令的26个有数据国家中,青少年平均使用率同样达到6%——部分调查数据甚至早于禁售令实施时间。其中,口味极大增强了电子烟产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中国吸烟率持续下降,无烟政策公众支持度达历史新高

中国控烟工作在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下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8年起开始牵头推进控烟履约工作,明确设定了“到2030年成人吸烟率低于20%、并确保80%人口受无烟法规保护”的战略目标。

政策落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4个城市制定实施无烟法规,其中24个城市实现了全面无烟立法。实施全面无烟立法的24个城市,成功保护2.29亿人免受二手烟危害,全国二手烟暴露率从2015年的76.3%大幅降至2024年的46.5%。最新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成人吸烟率已降至23.2%,较2022年下降0.9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示范城市引领发展。北京、上海等无烟示范城市成效尤为突出。北京自2014年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来,吸烟率已降至19.2%(较2015年减少60万吸烟者),餐饮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下降35.5%,累计预防近50万例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上海吸烟率18.6%,为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最低水平。根据《柳叶刀》研究预测:若全国推广上海模式,到2035年可带动GDP增长0.04%—0.07%。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健康水平提升、医疗费用节约和人力资本改善。

社会共识持续深化。社会规范正在重塑,无烟政策公众支持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根据复旦大学研究表明,超过90%的民众支持通过国家立法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当前大多数吸烟者已形成不在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的共识。城市地区年轻吸烟者比例下降,同时戒烟人数和有意戒烟者比例稳步上升。

尽管我国控烟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提升空间。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报告显示,中国目前仍有超过3亿吸烟者和7.4亿二手烟暴露人群,其中包括1.8亿未成年人。《2024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指出,餐厅、家庭和室内工作场所仍是二手烟暴露的“重灾区”。

烟草使用不仅伤害公众健康,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关研究,2018年,烟草相关疾病总经济负担高达1.52万亿元,远超同期1.16万亿元的烟草税收。目前在所有的MPOWER措施中,中国已在监测措施上达到最佳实践,考虑到保护人口的最大化,若能在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和提高烟草税价达到最佳实践,将成为全球控烟进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青年成控烟生力军,创新形式推动无烟文化深入人心

全球控烟进程正面临来自烟草行业的系统性阻挠。尽管跨国烟草公司标榜关注健康,但其主要利润仍高度依赖传统卷烟销售。这些企业通过三大手段向青少年渗透产品:社交媒体精准营销、设计诱人香型与包装、在学校周边密集铺货。这种商业行为直接抵消了各国控烟政策的实施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加大控烟投入能带来三重战略价值:首先是健康效益,直接提升国民寿命质量;其次是经济效益,既能节省巨额医疗开支,又能通过烟草税反哺财政;最后是社会效益,相关政策始终获得民众高度支持。在公共卫生资源普遍紧缩的当下,强化控烟已成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政策选择,但需要突破两大关键:坚定的政府决心和全社会对烟草业的联合抵制。

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将青年定位为变革推动者、创新者和政策制定伙伴,在全球控烟运动中,青年力量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本次大会设置的多个环节中,均强调青年领导力及其在公共卫生进程中重要的倡导作用。

在中国,各高校学生正以富有创意的形式投身控烟事业。他们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社交网络优势,以辩论赛、主题演讲、短视频创作、校园展览等互动形式科普烟草危害、传播控烟理念,有效扩大了控烟政策的影响力。这些做法不仅增强了青年群体自身的控烟意识,更带动了全社会对无烟环境的关注,有利于推进无烟文化的更大范围传播,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活力。(本报记者 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1日第09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