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2:10:00
7月10日9:00,天津滨海机场国际出发厅,一名旅客攥着手机僵立在紧闭的值机柜台前。屏幕上的订单信息清晰标注:春秋航空天津-成田航班,计划起飞15:50。 “您的航班4小时前已起飞!”春秋航空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他如坠冰窟。 订单截图成为铁证:旅客通过去哪儿旅行平台购买的航班,实际起飞时间竟是10:38——近5小时的误差,足以让任何人滞留机场 。
1. 航司咬定“一切正常”
记者实时查询春秋航空官网动态:该航班计划起飞10:35,实际起飞10:38,误差仅3分钟。客服回应斩钉截铁:“航班从未提前,系统显示无异常。”
2. 平台认错,回避根源
面对旅客订单截图,去哪儿旅行客服首次松口:“确属平台时间显示错误”,承诺补偿损失,但对5小时误差的成因仅称“需技术排查”。 未解释为何仅单趟航班“被穿越”,也未说明全球航班数据是否同步失效——这一沉默,让技术漏洞的阴影笼罩所有用户 。
▶ 技术盲区浮出水面 民航技术人士指出,5小时误差绝非偶然,直指两大漏洞:
▶ 维权现场:从交涉到自费
9:30 航司告知:“飞机已抵东京”; 10:00 平台承认错误,但拒担改签费; 12:00 旅客自掏3800元购票赴日,维权群涌入30名同类受害者。 “客服说赔200元券,但新机票够买19张券!”旅客的苦笑,撕开平台赔偿机制与用户损失的巨大鸿沟。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民航投诉平台2025上半年报告显示:第三方购票平台时间误差投诉量激增37%,但超60%因“平台无强制校验义务”未能获赔。 法律专家援引《电子商务法》第17条指出:“平台需保证信息准确,但未明确实时校验责任”——这一法律真空,成了用户维权的高墙 。
1. 平台行动被指“亡羊补牢” 去哪儿网于7月11日宣称“48小时内完成系统筛查”,春秋航空则重申:“购票后请务必核对官网动态”——将责任转嫁给用户。
2. 专家戳破行业“数据孤岛”原罪
工业互联网专家曹若楠直言:“平台单向爬取航司数据是致命伤!需建立动态双向校验系统。” 然而现实骨感:目前仅30%平台接入航司实时数据接口。
来源:潇湘晨报 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