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只有5个人的乡间小站,守护安全与温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0:38:00    

水红铁路三家寨站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与相邻的茅草坪站、渡船寨站形成了“一乡三个火车站”的奇观



这3座火车站互相间隔1公里左右,但从茅草坪站到三家寨站最高差却达到541米。列车途经此区段,要通过北盘江展线,围绕3个站盘旋上升4次、延展铁路38公里。最早的时候,三家寨只有3户人家。后来,随着水红铁路开通运营,村镇不断壮大,现已经有了千户人家。



四月底的乌蒙山,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暖阳高照,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山花在阳光下烂漫芬芳。这样的季节催着人走进山里,去寻一寻春色、踏一踏翠峦、赏一赏繁花。更让人好奇的是,这山里的小站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一探究竟,我们坐着6081/6082次“慢火车”,沿着水红铁路向乌蒙山间出发,晃晃悠悠抵达了目的地——三家寨站。



刚下火车还没站稳,新鲜的空气就直往鼻子里钻,让人不自觉地深呼吸。紧接着,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的山水画就映入眼帘。峰峦连绵起伏,云雾时浓时淡,有的包裹着山尖,有的环挂着山腰,阳光透过云层细缝,散着金色的光芒。“今年的甘蔗倒是要得呢,多亏有这趟车,我们去镇上做买卖才方便。”“是了嘛,车票又便宜,去镇上我们这些农产品还卖得起好价。”……站台上,老乡们用方言闲聊着,背篓里装满了金黄的生姜、香甜的甘蔗和绿油油的蔬菜,烟火气扑面而来。



“来来来,我帮你抬着,你背起再上车。”不远处,一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穿着铁路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帮老乡抬拿物品,他就是三家寨站站长赵德生。老乡的笑脸、赵德生的背影、色彩丰富的农作物......眼前的这一切像电影画面一样播放着,极具感染力。



等老乡差不多都上车后,赵德生才笑眯眯地朝我们走来。他说,车站建在半山腰,老乡们需要背着五六十斤重的背篓,爬坡走上来。车站职工便会在坡脚处帮老乡抬一抬背篓、扶一扶扁担。站台上还新修了一些歇脚台,也是为了方便老乡摆放背篓等大件行李。组织完乘降、目送列车离开,赵德生带我们参观起这座小站。“我们站一共有5名职工,每天主要负责6081/6082次‘慢火车’旅客乘降组织和18趟列车的接发工作,保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赵德生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走进站房。



“咯咯咯、嘎嘎嘎......”刚走到站房背后,就听到不时传来的几声家禽叫。“前面是我们站职工自己养的鸡鸭鹅,平时买些玉米和小麦喂养,过年的时候还宰了两只,味道香得很。”赵德生笑着说。往前走了一段,来到车站的小菜园,四四方方的一块地,种满了各种蔬菜。赵德生拿起一旁的水瓢,顺手浇起了菜,笑着说:“这些菜都是我们利用休班时间弄的,小站生活虽然枯燥,但大家也想方设法丰富业余生活。”



今年55岁的赵德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过10多个车站、干过24年的小站站长,在这些车站中,他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三家寨站,和老乡们的情感也这样经年累积了起来。赵德生说他的女儿在开远、女婿在普洱,一家人经常分隔三地,但铁道线就像乌蒙山里最茂密大树生出的根系,将全家人紧紧连接在一起。讲到这,赵德生嘴角扬起幸福的微笑。



站在三家寨站站台边的大桥上放眼望去,铁路像一条黑色的巨龙在山间蜿蜒盘旋,公益性“慢火车”的开行,把沿线车站和村落紧紧连接了起来。而像赵德生这样的铁路人,在大山深处守着安全也守着温情,在流淌的岁月中笃定前行。来源:中国铁路

相关文章